党建文化
党建文化——Hospital Culture——
青年书苑

医生的选择题

2022.12.13


今天为大家分享一本人文医书《生死一念》,临床医生作家傅志远生命三部曲的最后一部,不纯粹说自己岗位上亲历的故事,而是用更广的视野来说别人的故事。当自己亲人患病时,医生变成了病人家属,换位思考让其在治病时对病人多了一份同理心。医生不是神,他们也是人,有亲人有家庭,也会遇到医者不自医等等的问题……

选择障碍:现代人身上有一种很流行有很奇怪的精神状况,通常被称为“选择障碍”。晚饭吃什么,电影看什么,周末做什么,想要解决这个问题,最简单的方法似乎就只有抛硬币了。如果只是无关痛痒的问题倒也还好,但如果“选择障碍”发生在性命攸关的事情上,似乎就不能靠抛硬币来做决定了。这样的状况在医院中最为常见。现代医学的进步,为患者赢得了更多的治愈可能,却也将许多选择题抛给了医患双方。小到手术方案、手术时机的选择,大到“病危急救”这样的步骤要不要进行这样“生死一念”的问题,都需要人们做出选择。这些选择,看似取决于人们对事态本身的判断,实际上却拷问了更多深层次的内容。

最近妹妹即将临盆,胎位正,自身条件很适合顺产,作为一名“过来人”,我一个劲地宣传“自己生”的好处,主治医生也不断鼓励,可是妹妹以各种理由拒绝,说什么也要剖一刀......作为患者家属、医务人员双重身份的我当时极为矛盾并且无解,这时到底做判断的是医生还是患者?医生往往做的选择都是“背水一战”,选择也许是束缚,医生必须要对抗生命的无常,更要面对变幻莫测的人心。

同理心:对于医生而言,他自然可以以“最高规格”对待每一位“疑似病人”。但倘若他真正为患者的病情本身着想,他所选择的只能是“最优方案”——不疏忽,但也不过度和多余。可对于患者而言,这种“最优”,譬如自己生或剖腹产,少开药,少做繁琐的检查的处置方式,却可能令他们感到不安。他们的选择往往要基于“心安”——矛盾由此凸显。如果可以给这些身处夹缝中的医生,多一点信任,多一些支持,多一丝感激,他们才可以全心全力的治疗病患,而不需要分心去担心、操心、烦心那些医疗背后所带来的人性问题。同样,医生能做到“视病如亲”,知道自己不经意间的一句话可能会给患者带来莫大的影响,便会由同理心真正生出医者仁心。要做一个好医生,还是仅仅把医疗这件事做好,都是一种选择。每个医生都在摸索“好医生”的定义,都想做出正确的选择。只有彼此理解,才能共建一个互信的医疗环境……

经典语录:

虽然救命是我们责无旁贷的工作,但这个事件的事实就是:病人因为生不如死,所以一心想死;医生尽力做到起死回生,结果把病人弄的不生不死……引自 《抢救或解救》

面对疾病与死亡,人们往往因为无知而感到恐惧。白袍可以是知识的象征,但拥有知识是否就拥有战胜恐惧的力量?在看尽生命的无常与极限后,这份专业或许是另一种恐惧的开始。引自 《越专业越恐惧》


上一篇:医学的温度

下一篇:追梦路上 乘风破浪